EN
用户您好,您还未登录 去登录

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自身的生存质量,“关注”更年期妇女

  • 时间:2015-9-14 13:00:20
  • 阅读量:4,142

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摘要】 更年期妇女出现的潮热出汗、焦虑抑郁等生理、心理症状可能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更年期综合征治疗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更前期妇女生存质量常用的评价工具有生存质量量表(UQoLS)、妇女健康问卷(WHQ)、更年期生存质量评分量表(MRS)。 较为公认的影响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因素有肥胖、肌肉力量、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生育次数。目前, 更年期症状的治疗以激素治疗为主导, 也可以选择使用中药、穴位埋线等治疗方法。

      更年期指女性从生殖期过渡到非生殖期的年龄阶段, 历时10~20年, 其本身不是疾病, 却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困扰, 并增加某些疾病的发生率。随着人们期望寿命的延长, 女性在更年期后还可存活20~30年, 也就是说, 她们生命的三分之一都处于激素缺乏状态。在此期间, 由于卵巢功能下降、激素水平波动带来了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会影响情绪、睡眠、注意力、总体能量水平和性活动, 表现为月经改变、潮热出汗、焦虑、抑郁、失眠、性欲下降等可导致更年期女性生存质量的下降。我国目前有1.67亿更年期女性, 每年进入50岁的女性将近1千万, 到2030年可能达到2.8亿。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更年期综合征治疗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但各个研究所使用的评价工具不尽相同, 本文从现有评价工具、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治疗这3 个方面对更年期妇女的生存质量研究进行综述。

1 现有评价工具

      对于更年期女性生存质量的评估, 已有多种工具可供使用, 但仍没有标准的评价手段。一些常用评价工具均有其优缺点, 在测量时都必须遵循公正性、全面性、应用性、个人自主性、关怀理性、文化背景特殊性和社会代表性等原则。

      1.1 生存质量量表(the Utian Quality of Life Scale,Utian, UQoLS)UQoLS 是第三代生存质量测量工具,包含有情绪、职业、性和健康相关的4 个维度的23 条名目,并用李克特量表进行真实性测量(从1到5真实度依次增高), 可以特异性地量化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的生存质量。一项包含1 003 名葡萄牙妇女的社区抽样调查就用了这个量表, 结果显示葡萄牙语版的UQoLS有较好的心理测量特性, 可以成为评估更年期生存质量的可靠工具, 但在证明职业、情绪、性和健康相关维度之间的理论差异性时并未证明聚合效度。

      1.2 妇女健康问卷(the Women’s Health Questionnaire,WHQ)

      W H Q 通过身体状况、自我意识、血管运动、焦虑、性生活、睡眠6 个因素35 项细节进行量化评分, 被用于中年女性的症状感知评估, 已具有英文和其他语言版本。一项包含1 231 名妇女的抽样调查在应用该问卷时显示, 该量表的突尼斯-阿拉伯版本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较好, 在世界范围内是有效且可靠的, 但对中年女性的针对性不够强, 有待完善。

      1.3 更年期生存质量评分量表(menopause ratingscale, MRS)

      MRS 包括躯体、心理和泌尿生殖道症状3 个方面的内容, 是评定更年期症状和生存质量的实用方法, 已被广泛使用。有研究表明, MRS 可作为识别严重更年期症状的筛检工具, 在≥16分的截断值处错分率最低, 且灵敏度和特异度也不比其他关于MRS 有效性的研究低。但它的使用会受到女性整体健康状态和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的限制。

      1.4 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 WHO)WHOQOL-BREF 是由WHOQOL-100 简化而来的, 避免了WHOQOL-100 的冗长。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 个领域, 生存质量、健康状况2 个主观感觉条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良好的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在选择何种测量工具进行研究时首先应明确生存质量的概念, 概念的统一是测评结果一致性的基础。生存质量是包含主、客观2 个范畴的概念, 因此测量量表要将感觉、态度、愿望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合起来, 并根据需要调整顺序, 以提高应答质量和量表的敏感性。

      2 可能影响更年期女性生存质量的因素更年期是每个妇女人生的必经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 生理、心理及其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所产生的各种症状, 都可能严重影响着妇女的生存质量。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 多种因素可影响更年期女性的生存质量。下面是一些较公认的影响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因素。

2.1 肥胖

      妇女进入更年期后, 由于没有根据自身生理变化的特点及时合理调整营养,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特别是不注意节制热量的摄入, 加上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降低, 导致进行性骨质疏松, 容易引起运动器官的功能障碍, 使运动受限, 热能消耗减少而极容易发胖。还有的女性进入更年期后, 情绪不稳定, 缺少家人的陪伴与慰藉, 只好通过饮食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些都会加大肥胖的程度。肥胖不仅会加重各个器官的负荷, 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 还可能因为形体不美产生心理上的不自信, 甚至焦虑、抑郁。

2.2 肌肉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加, 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和构成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都会导致肌肉力量的下降。在年龄增长和卵巢功能丧失的双重影响下, 骨骼内矿物质含量也会减少, 这些都可能带来肌肉减少症和骨质疏松症,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晚年生存质量。肌肉减少症会带来平衡困难、行动受限和摔倒风险增加等各种活动障碍。骨质疏松症更会引起全面骨骼疼痛、骨折等降低生存质量的严重后果。更年期女性常有腰酸背痛、四肢关节肌肉疼痛、手麻、脚跟痛等方面的问题, 不只是卵巢分泌荷尔蒙的功能会衰竭, 骨骼肌肉系统到了这个年龄也会开始“老化”, 这和停经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都是衰老的自然现象。这些症状虽然严重程度不一, 但都困扰着多数停经前、后的妇女, 值得大家的重视。一项关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横断面研究表明[10], 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肌肉力量密切相关。

2.3 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虽不是影响更年期女性生存质量的直接因素, 但有些妇女因经济压力而没有多余时间、精力与社会沟通, 可以通过情绪上的压抑影响心理维度的性健康。研究表明, 对自己经济状况满意程度较高的女性生存质量评分较高。然而, 在收入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时, 往往面临着退休, 突然离开自己原有的工作岗位, 心理不平衡, 会产生失落感, 发生更年期心理症状。

2.4 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自我保健意识较强, 社交能力及对社会的应对能力也较强。她们会更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 主动就医或沟通。接触面较广, 性格往往更开朗, 精力更充沛, 感到气愤或悲伤时, 也能及时合理地调节。

2.5 职业

      虽然各个行业女性的更年期模式是相似的, 不同职业女性更年期症状具有群体差异性。与仅上日班、没有污染物暴露、对工作满意程度高的更年期女性相比, 夜班倒班、暴露于污染物、对工作满意程度低的围绝经期女性人群生存质量较低。过度疲劳与职业压力大引起的消极情绪, 可能是诱发身心疾病的根源。医护人员虽然职业压力也很大,但因她们对更年期相关症状与缓解方法有足够的了解与认识, 并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与保健措施, 从而减少了更年期症状的发生, 这也提醒我们要重视更年期知识的宣传教育。

2.6 生育次数

      有研究表明, 妊娠可使母体骨量减少, 可能与妊娠期时钙由母体向胎儿转移, 以及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妊娠使骨转换率增加, 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在妊娠晚期, 母体和胎儿需要大量的钙, 而孕产妇钙摄入不足及母乳喂养造成的骨流失, 均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但也有研究表明, 生育次数

      比更年期症状更能影响更年期妇女的生存质量, 生育次数>2 次的女性生存质量评分高于生育次数≤ 2次的女性。这可能是因为有≥ 2 个孩子的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更有可能有孩子的陪伴, 与只有1个或2个孩子的女性相比, 生活更加充满活力。

3 治疗

3.1 激素治疗

      不是所有具有更年期症状的妇女都需要治疗,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耐受性。雌激素被用于缓解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各种症状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 雌激素对于大多数女性绝经前、后出现潮热、出汗、失眠等绝经相关症状的缓解可发挥有效作用。但到了20 世纪70 年代后, 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单纯使用雌激素会明显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此, 专家们开始强调, 在补充雌激素的同时应该规律性加用孕激素, 以防止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然而有一部分更年期妇女在使用激素补充治疗(HRT)时出现乳房胀痛的症状, 再加上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明显增加, 因此得出了激素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率的结论。但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还有很多, 比如体内脂肪含量、吸烟等。而且大多数研究表明, 45~64岁的更年期女性中, 激素治疗对其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HRT的发展过程虽然坎坷, 但经过近10年对历史资料深入研究探讨和对一些数据的再分析, 催生了新的管理决策和治疗指南《绝经期管理与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2 版) 》中推荐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身体锻炼, 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促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降低乳腺肿瘤发病风险具有较大益处, 并促进整体的身心健康。

      虽然健康教育一直被倡导应用于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的提高上, 但一直没有形成系统。开展更年期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是: 更年期生理、心理知识教育及社会特点, 更年期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怎样及时科学采用HRT; 使妇女能以乐观的态度树立克服不适症状的信心, 在社区医师正确指导下顺利渡过更年期; 教育妇女掌握更年期自我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健康促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计划可改变更年期女性的认知行为, 这对于更年期症状、生存质量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改善是持续性的。

      虽然各种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新方法不断涌现, 但激素治疗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特别是对于血管舒缩症状的缓解, HRT在所有的研究中都显示出其有效性。到目前为止, 激素治疗的效果仍是其它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对于不适合使用HRT(如月经规律但有绝经症状者)、不接受HRT 或存在HRT 禁忌证者, 可选择其他方法来治疗绝经症状。

3.2 中药

      中医认为, 肾虚是更年期综合征的根本原因。因此补肾就是治疗本病最基本的法则。现代研究表明, 补肾药有类雌激素作用, 能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改善卵巢功能, 延缓卵巢老化, 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有一定效果; 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免疫功能, 防止骨质疏松, 调节中枢与植物神经系统, 延缓衰老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副作用少。例如, 升麻可以通过5-HT 途径减少更年期焦虑, 相比较激素而言, 乳腺癌发病率较低, 且具有抗病毒、抗感染等多种药理作用。

3.3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一种特殊的针灸疗法, 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提高血清雌二醇(E2)水平, 特定而持久的穴位刺激具有生化刺激和经络刺激双重功效, 此疗法痛苦小, 无不良反应, 作用持久, 经济安全, 与传统针灸方法比较, 简便易行且节约时间, 无需天天治疗。

4 结语

      影响更年期症状的主要因素因人而异, 要在改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 重视更年期相关知识的宣教, 必要时给予激素治疗。更年期保健是减轻和防止更年期反应的根本措施, 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更年期保健是维护和促进更年期妇女身心健康的基本前提, 是提高老年期生命质量的根本保证。更年期保健工作既要符合21世纪健康促进的要求, 又要针对当前更年期女性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我们应针对可控因素给予更年期女性更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怀, 增加健康宣教, 提高妇女对更年期相关知识的认识。同时,更年期妇女应该重视绝经过渡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 分散更年期出现症状时的注意力, 同时注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学会利用现有评价工具对生存质量进行自评, 以利于早发现、早治疗问题, 提高自身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