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用户您好,您还未登录 去登录

妇产科创立协和式全盆底重建术

  • 时间:2014-7-29 15:57:28
  • 阅读量:6,134

受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行业基金等资助,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朱兰教授、郎景和院士等开展的盆底解剖临床应用研究,根据中国女性盆底支持结构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力学性能,创立了协和式全盆底重建手术和坐骨棘盘膜固定手术,更好地保障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得到国际认可并获多项奖励。


盆底重建手术多由穿刺针或缝合器穿过盆底结构完成,但由于穿刺针或缝合器进入人体后有一段无法直视,致手术操作出现“盲区”,严重影响手术安全性。妇产科朱兰教授和郎景和院士从2004年起开展盆底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得出中国女性盆底支持结构的解剖特点和重要血管神经与穿刺和缝合点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建议,如穿刺前耻骨后水垫注射可减少膀胱损伤风险、坐骨棘上缘为绝对的危险区域等。协和医院据此完成的耻骨后和经闭孔的抗尿失禁手术千余例,未发生一例膀胱损伤,耻骨后血肿仅0.4%,手术安全性得到大幅提高。而国际文献荟萃分析膀胱损伤为3%~8.9%、耻骨后血肿1.9%~4%。


协和妇产科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合作研制盆底在体拉伸测量系统,完成了女性盆底重要支持结构在体生物力学性能的测定。通过测定发现坐骨棘表面无重要血管神经,肌肉筋膜组织较厚、牢固有力,且坐骨棘及坐骨大切迹都是骨性标志,易触摸缝合。提出将坐骨棘筋膜可作为新的盆底重建固定点,从而创立了坐骨棘筋膜固定手术方法。该手术方法与经典术式骶棘韧带缝合术疗效相似,一年以上治愈率高达94%,同时无医疗耗材费用支出。


研究组根据上述两项研究成果并结合亚洲女性骨盆小的特点,为年长及脱垂严重的患者创立协和式全盆底重建手术。该手术采用了自制可重复使用的盆底韧带缝合针和自行修剪完成的网片两种主要手术器械,使手术费用直降3/4,在降低手术费用的同时也保证了与国外相似手术的成功率,因而被称为“全盆底手术”。以上研究结论得到国际妇科泌尿协会前主席Peter L.Dwyer的充分肯定,发表在国际妇科泌尿权威杂志上,并被推荐在亚太区域会议做专题报告。协和经验还在行业基金支持下推广到全国数十家医院,为国家节省的医疗费用达数千万元。